金伟健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五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内部控制没有按照传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模式单独强调控制环境的建立,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财政局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从细化管理和完善流程入手,结合时效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关于责任分解、内容对应和责任追究三个方面的机制建设,在保持协调和提高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责任分解
责任分解包括牵头、分段、节点和收尾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牵头是将工作的责任明确化。
牵头科(处)室是每一项财政工作的具体推进主体,每一项工作都要有牵头的科(处)室。牵头科(处)室需要对负责牵头的财政具体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组织协调和汇总上报,既要监督工作的完整过程,也要关注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并可以针对相关内容提出改进和完善方案。
业务科(处)室在按照三定方案的职能界定或领导的具体部署开展工作时,就成为自然的牵头科(处)室。对财政日常资金的管理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是业务科(处)室的基本职能,业务科(处)室要牵头管理好各自分管的财政资金。
未按照或不能按照科(处)室业务类型分类的工作,包括业务内容未确指或不同科(处)室业务内容交叉等方面,需要按照领导预先的计划安排或临时布置来确定牵头的科(处)室。
分段是将工作的流程清晰化。
按照牡丹江市财政局权力运行规范机制所规定的业务流程,一项完整的财政工作可以分为若干个小部分,每一部分的操作流程也有严格的规范。分段的目的是将一个完整工作的责任明确到不同科(处)室、将梗阻问题产生的区间具体化,同时,分段还可以针对具体问题而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
各业务科(处)室需将各自科(处)室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分段,区别划定属于科(处)长的工作区间段和科员的工作区间段,科员和科员之间也需要区别划定各自的工作区间段。要达到随时可界定一项工作的进展位置,即工作正处于哪个分段区间。
需不同业务科(处)室之间协调配合的工作也要进行分段。同样需要达到随时可界定一项工作的进展位置,即工作正处于哪个科(处)室,直至精确到具体的分段区间。
节点是将工作的人员公开化。
根据各业务科(处)室的具体分工,每名财政干部的工作任务是相对确定化的。节点设计可以将工作的进行状态精确到具体的个人。处于节点上的个人,无论是科(处)长还是科员,既是节点工作的实际操作者,也是节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在节点状态下,财政局每一名干部职工的工作状态都是公开化的,节点的畅通性和效率性直接体现节点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所以,节点设计有利于对财政干部的综合考评。
处于综合节点状态下的财政干部,无论是科(处)长还是科员,都需要将节点的内容进一步层次化,即不同的工作事项在节点通过或停留的状态一定是清晰的。
收尾是将工作的结果规范化。
每项财政工作的进行,都需要经过不同层面的领导签批,都需要经历不同科(处)室、不同人员的审核,因此,对一项工作从头到尾的完整记录和归档,既有利于复查,也有利于还原经过,总结经验。
收尾工作是对整个业务流程的总结。因为收尾工作处于业务流程的最后环节,所以,一般由牵头科(处)室来操作,以便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不由牵头科(处)室来收尾的工作,或者临时更换收尾主体的工作,由谁收尾即需要谁完成对整个业务流程的总结。
收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各个流程环节的材料进行汇总。负责收尾工作的科(处)室保留原件,其他相关科(处)室保留复印件。对收尾材料的检查结论,可以作为对业务科(处)室进行绩效评价的一项依据。
内容对应
内容对应包括“活活对应”“人活对应”和“人人对应”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活活对应”要体现不同业务科(处)室之间的统一。
财政局内部不同科(处)室之间的差异性,是从行业领域和职能设置等方面进行的一种系统管理,其实质体现了一种财政行为。因此,很多财政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各科(处)室之间的统一协作。“活活对应”就是强调这种多角度的统一。
“应”与“尽”相对应。办公室、预算科、国库科、各业务科(处)室都作为一个环节独立存在。但在一项具体业务上却体现了统一与协调。从年初预算开始,经业务科室,到国库年终报决,不但体现了应收尽收,还体现了应省尽省和应效尽效。需要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评定,是否在年初即有“不应”的事项,如果年初是“应”的事项,而在年末出现了“不尽”的事项,那么就需要查找原因,寻求办法,解决问题。
流程各环节相对应。财政的具体业务可以定义为资金在不同环节轨道上所展开的一种流动。这种资金流在各环节的安全、有效通过就是财政工作的具体形态。如果一条资金流动的效率低下,往往不是整条资金运转过程都出现了问题,而是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整顿不能无的放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环节的问题。因此,注重环节思维和环节管理是追求统一和协调的必要途径。
“人活对应”要体现财政干部的业务工作水平。
虽然,财政工作是一项各个部门、众多人共同配合的工作,但是,财政干部的个体状态依然影响着财政工作的整体开展。要想在改革中谋求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财政干部要学会“跳出财政看财政”的思维,要从扩展财政思维入手,变财政为财会、财务及至财经思维。
“人人对应”要体现财政干部的沟通协作能力。
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但一把筷子却不易折断,这是集体的力量;一个铁环长不过手臂,但一串铁环却可以搭建铁索桥,这是集体的长度。财政工作是一台精密的仪器,需要众多如零件般的财政干部共同组建,才能保障机器正常运转。
责任追究
“责任追究”包括个人问责和领导问责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责任追究”建立在“责任分解”和“内容对应”的基础之上。没有精细的“责任分解”,就会造成责任不明确,追究不到位;没有系统的“内容对应”,就不会清楚界定问题的形成因素,不利于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财政局)